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,我想你必须掌握这些互联网思维。
在我所经历的互联网思维中大致可分为两种吧: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。从这两种思维出发可以得到两句话:
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;
诱发、引爆和吸纳用户的尖叫;
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,而用户思维分开就是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。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,是产品思维。诱发、引爆和吸纳用户的尖叫,是口碑思维。两者结合在一起,指明了企业应对新商业世界的挑战的努力方向。
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
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,这是小米科技雷军的话。小米科技的发展就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发展模式,小米成功的关键还是产品,小米产品的应用与销售就是消费者见证。在互联网思维中,产品是一切思维的焦点,没有产品的创新和黑科技的应用怎么能让消费者自动掏腰包呢。传统的渠道销售被取消,直接切断了涨价的可能性,加快了消费者的参与;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,消费者直接通过产品感知企业。
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,从产品出发,从用户体验出发;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;用户的需求并不是最现实的但确实最需要的;把握好用户的需求去研发产品,创造让用户买单的产品这是产品人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,那怎么去改造我们的互联网思维呢?
互联网思维改造
组织改变
想要改变产品,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,必须改变我们的组织机构;不能让打仗的人,听不打仗的人在那吆喝;最了解战况的还是一线作战人员不是参谋;参谋只是提供建议,不是决定怎么打;因为战场环境决定了战术的复杂性和战术的战略性;一线作战人员才知道环境,知道怎么克敌制胜,尖兵作战也是新时代美军单兵作战思维;改变组织机构,让一线人员做决定,让智囊团提供战略意见,形成能打胜战的尖兵组织。
企业为了应对商业逻辑的变化,企业组织机构中需要:
电商部门,完成将产品从企业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任务;
营销部门,完成将信息从企业传播到消费者的任务;
客服部门,完成客户服务的任务;
此外还有产品部门,负责打造供销的产品,或者说是让用户尖叫的产品;;人力资源、财务等部门保证后勤正常运转;一般来说,客户和营销可以合并,转为运营(产品运营、内容运营、数据运营等活动);运营部门不是以前那种属性,将承担战略性任务,塑造产品形象。用户反馈给企业的信息,都希望得到及时的回复;企业的产品则会更得到用户的欢心。
用户希望企业快速回复的愿望,一方面要求运营部门必须做到及时的反馈,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有足够的人员来支持和跟踪处理用户的反馈,结果就是运营部门的权利的扩大和业务的及时有效的反馈,此外,用户的这个愿望也促使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,使一线的作战人员能够搞笑的、及时的反馈用的声音,如果层级过多,遇到一个运营部门人员,运营人员无法做出有效和及时的判断,需要层层的申请,然后再层层批复再反馈到用户,此时,黄花菜都凉了。
用户的问题各种各样,运营人员不可能是百科全书,专业的问题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类解答,这样才能使用户最满意,做到这样的办法就是全员客户、全员都是运营人员。当有问题的时候,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能够做出及时的响应。组织机构的扁平化,可以加快内部的沟通速度;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标准。
管理上更少的控制,更多的权利,更强调自我管理。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开始“零管理”模式,向平面化企业转变。这比扁平化更进一步。这样的转变,实际上是将内部的企业组织也转变成网络化状态。员工不再向上级汇报,而是实现自我管理。
产品研发
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,产品才是我们互联网思维的重点,没有了产品作为基础,互联网思维再强也支持不了多长时间,因为用户是以产品来判断你的价值。没有产品的创造性和创新性,消费者不会买单;用户是很挑剔的。
创新,是一个民族的灵魂。创新也应该是一个企业安生立命的基础,陈旧的产品吸引不了大众用户的喜爱,只有不断创新,产品才能走在竞品前面,拉取客户、留住客户。
没有了产品创新跟用户谈理想,都是扯淡。产品研发需要持续的进行,因为这才是你与用户的谈资,用户看见好的产品才会尖叫,科技,改变的不只是行业还有产品的属性。
找到你的社群,成为代言人。产品的研发也需要有一定的用户需求才能满足市场,互联网产品是大众化的,但前提是,你需要找到能为你免费宣传的用户,扩大产品知名度。因为信息、资源等差异化的不同,社群人的地位和获取的知识面也是不对等的;只有影响了社群的大众才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。
产品的研发需要从竞争对手中找机会,从行业技术中突破。用户都是拿竞争对手的功能来谈他的体验,好的产品应该具备了产品基础功能和扩展功能,产品研发需要针对市场上竞争产品进行有效的需求分解,获取需求分解来炼化自己产品功能扩展,但也并不是多功能才是产品的卖点,只有解决了用户急迫的需求,新产品研发才算是成功的。